距小米正式官宣造车量产时间不到一个月,小米造车又有新进展。11月10日,据多家媒体报道,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的“小米汽车”“XIAOMICAR”“MICAR”“米车”商标,除部分国际分类“驳回复审中”“等待实质审查”外,大多数状态变更为“商标已注册”和“初审公告”。
自今年3月,小米官宣造车以来,其一举一动备受业界关注。尤其是今年10月,小米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:小米汽车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,再次将舆论场点燃。
小米汽车能否在2024年实现量产?这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的汽车同行交流圈内,引发了行业人士的猜测。
认证为小鹏汽车高级工程师的用户表示:“从时间线上来说,完全是可能的。”另一位网友则从汽车开发周期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看法:“虽然小米已经大量招兵买马,但仍然没有概念车展出,制造模式及生产资质还没有公开,所以具体下线时间真的是个问号?”
(脉脉网友各执一词:完全可能、下线时间是个问号)
不过,可以预见的是,在如此紧张的“造车”时间线之下,小米汽车亟需大量的人才和技术支持。今年7月,小米汽车一度在2天内发布120个岗位,以空前的力度招募人才。而在待遇方面,小米汽车更是开出高薪和股权的“组合拳”吸纳大量造车人才。据第一财经此前的报道,小米汽车给高级工程师开到60万元年薪和100万元期权,一些“技术大牛”的年薪和期权分别达到了数百万元和上千万元。
重金激励之下,不少职场人跃跃欲试,#我该不该选小米汽车#于近日登顶脉脉站内的热门话题榜。
相较于媒体聚焦于“60万年薪、百万期权”的吸睛话题,职场人的讨论更显冷静。认证为传统车企员工的脉脉用户认为“小米给的工资太低了”,而他发起的投票“小米薪酬有竞争力吗?”也显示,更多的人选择了“没有”。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理想汽车HR则发表观点:“如果只谈期权不谈现金,那多多少少就有点‘用爱发电’的嫌疑了。”
(网友在脉脉上发起调查,超六成投票者认为小米薪酬没有竞争力)
还有已入职小米汽车的职场人分享称,汽车业务在从0-1的过程中,“工作强度接近985”。有人则爆料,“小米汽车合同自带竞业协议,竞业BAT+手机厂商”,令部分职场人略有微词,认为阻碍了行业人才流动。
回顾小米汽车从年初正式官宣、注册公司、狂揽人才……到商标获批的这一路,无疑是一场关于造车的加速奔跑。而现在,所有人都在好奇这家造车新势力的明星车企是否能“保持体力”完成这场限时竞赛?这,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。
打赏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